Call: (408) 745 - 9110
Email: amanda.y.ge@gmail.com
近年来连人口最稠密的东亚国家都年年重提少子化的新闻。除了社会经济发展原因抑制结婚生子意愿的因素外,不孕不育的比例也年年攀升。20年来中国不孕不育率由3%攀升至10%左右,环比美国和其他国家大约在10-15%左右。
整体上我向西方人介绍不孕治疗时,都会讲中医在中国的不孕治疗上有主流地位,很多病人西医检查完,不到做手术的情况,都会来找中医调理。成功案例的积累让中医不孕症的治疗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也传播甚广。传统中医妇科开方调理月经的方法非常多,西方更接受的针灸治疗和中药结合,方式就更多了。
西医查出的激素和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中医内科都可以治疗。做过西医检查完全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大约还有10%,如果加上中医诊断,还能发现其他体质或生活方式因素,来进一步调理解决。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多学科治疗,总成功率可以非常高。
1. 备孕妈妈和中医师的沟通良好才能提高疗效
女性不孕因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排卵方面的障碍,但多数人对排卵不敏感,并没有觉察自己有这方面问题。有不少女生只是粗粗判断每个月都有来月经,月经中间窗口有行房,半年一年没有怀孕就觉得原因不明了。问诊的时候甚至对白带情况也不太清楚。那每个周期是否有保证3次有效行房其实打了折扣。所以备孕的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医学常识。在找不孕症医生阶段和跟医生治疗阶段,病人评估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结果。
比如我听到几位中国不孕病人转述的两种典型情况,反映了有些传统中医看诊方法的不足。一种是病人看一个医生,几个月没动静就换一个,5、6年看了十几个。另一种是病人不想换医生,跟着一个医生治了两三年也没结果。就我了解,这些病人手上的中医诊疗资料往往不全,找得到零星的中药处方已经不错了,原始的脉诊问诊记录都没有。后面换医生再诊,其实也是重新看的,损失的是病人的宝贵时间。
中医一般的治疗流程是以周为单位来复诊开方。中医师把脉是一个主观指征,无法详细告诉病人每次的变化。其次就是病人的主述反馈,比如痛经是治疗到下一个周期才知道改变状况,手脚凉会几周或更长时间慢慢改变等等。客观的证据,一般西医抽血验激素的检查报告半年才做一次。有了在家每天BBT测量值,中医方法的疗效才能在每周都有更新的反馈。有点像糖尿病在家测指尖血糖,半年一年去医院测糖化血红蛋白,两相结合,短期的长效的数据都有。何况测BBT无痛不花钱,更没有理由不做了。
美国备孕畅销书Taking Charge of Your Fertility的作者 Toni Weschler 有更好的建议,测BBT这事交给伴侣去做,增进感情,加强沟通理解和配合,一举数得。
2. 了解 BBT 如何用于不孕症中医诊断和治疗
下面先介绍一下西医对月经周期的定义和中医相应的细分以及调理:
Source: conceivable.com
A. 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 从月经第一天到排卵(day 1 to 12), 体温处在低相线上,它主要反映女人雌激素的水平。卵子的产生成长都在此期发生。以上图形显示,排卵发生在周期的第 12 天。
B. 黄体期(Luteal phase): 排卵后体温上升,(day 13 to 26)处在高相线上,它主要反映女人孕激素的情况。
再体会一下中医妇科理论的细致入微。这里介绍的是国医大师夏桂成,“心-肾-子宫轴”理论的七段调周法:
以行经期为分界,经期本身一般是3~7天,经期的血量多少,颜色、血块,是育龄妇女健康的重要表征。
卵泡期的开始称为经后初期,一般指月经干净后的3-5天,但有的可达到7天或更长。一般反应阴道较干燥,雌激素水平呈低落。中医认为是阴长的初期,相应为滋阴养血的阶段。
经后中期,指与经后初期相连的3-5天,甚则7天。主要标志是少量带下,正常是质稀或稍黏的分泌液体。此时阴长达到中等水平,也伴随着阳消的过程。白带偏少,阴长的力度不足。这时在滋阴养血的基础上要加上扶阴助阳的药。
经后末期是排卵期前的2-3天,主要是带下较多,色白质稀略黏,或者夹有少量锦丝状。生理变化其一是阴长较重,雌激素水平中高度。其二是阴长需要阳的推进,一般用滋阴助阳、阴阳并进的方法。如果出现阴长有余而化为火旺者,西医测出雌激素过多的情况,中医上仍然是通过滋阴降火来调节,调肾之阴阳之外,有时结合调肝脾。
排卵期,是阴向阳转化的时期,BBT 观察到低温相向高温相的转变。顺利的排卵需要良好的冲任、子宫处的气血活动。有欠缺的以活血通络为主,根据个体情况加以化痰清热利湿等法。如果配合IVF治疗,反而注意不要促排卵。
经前期,是排卵期后到行经期的一段时间,阳长是主要的。一般在 BBT 高温相 6~7 天,阳长到达重的地步,称为经前前半期。
经前前半期阳长不利,如果是天癸之阳水不足,通常反映在 BBT 高温相的上升缓慢,或高温相偏低、偏短,高温相不稳定。阳之不足,除了阳气本身的原因外,大多数与阴的不足也有关。另一种为数较少的情况是阳长有余,阳水过盛者,BBT 高温相过高过长,西医学的黄素化病变,以及黄体萎缩不全,与此有关联。治疗以泄热存阴,通经活血为主。
经前后半期则指 BBT 高温相 6~7 天后的 6~7 天时间,下与行经期相接。生理上是阳水下降,阳气代之,容易出现一些经前期的病症。如果出现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夜寐较差,常伴随 BBT 高温相偏高,或伴波浪状起伏不定。若属心肝火气偏旺,治疗上会强调“理气调经”。
如果脾肾不足,BBT 高温相一般多见缓慢下降,或欠稳定,或偏低,或偏短等,常伴有程度不同的脾胃虚弱证候,如腹胀,矢气多,便溏,易疲劳,头昏,腰酸。治疗以“助阳”为主,加入理气药。
3. BBT 异常的范例
A. BBT 显示卵泡期低温相曲线太高
多伴有心烦易怒,面部痤疮,失眠多梦等症,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常见于基础代谢高,甲亢,心动过速或子宫内膜异位症。
B. BBT 显示黄体期高温相体温下降过早
正常情况下如果未受孕,黄体期高温相一直持续到下次月经的前一天。如果黄体期体温下降过早,病人会出现经前淋漓出血(spotting),则表明孕激素水平下降。中医辨证为肾阳虚不能温煦,脾虚不能摄血。
高温相、低温相的偏高偏低、过短过长还有许多的排列组合。总的来说,经后期和经前期应相对平衡,阴半月,阳半月。如果月经先期,可能是阴半月缩短,或阳半月的缩短,或兼有之。月经后期类似,是阴半月或阳半月的拉长,都在BBT上可以清晰反映出来,从而指导治疗。
病情复杂的情况临床中也不少,一个月经周期中 BBT 高温相偏高,而下一个月又偏低,阳盛和阳虚的情况交错出现,可能与肾阴阳失调,肝脾失和,气血失调的诸多原因有关。对这种复杂病情的处理最考验医师的判断能力,以及和病人的沟通能力,既不要不知调整朝着一个方向治疗过度,又不要摇摆不定说不清楚让病人都失去信心。
不孕症的调理首先是一个妇科专科的领域,其中现代医学生理知识科普起来并不算太复杂,一旦涉及中医治疗,针灸加中药的理论和实践,范围就非常广了。不孕症针灸部分的变化还不算太大,可以治疗许多非常典型的情况,需要专文叙述。备孕妈妈接近或超过40岁,或者诊断出器质性病变,激素水平异常较大,这些情况都属于要中西医结合才会得到最好疗效的。本文介绍的 BBT 测量就是与中医诊疗结合一个在家自测辅助手段的简单高效的途径,是备孕妈妈迈向成功的第一步。